然而,随着生活方式的转变,肝脏也面临着更多挑战——酒精、肥胖、药物……要想保护好肝脏,必须了解有关肝脏的基础知识。
CAR-T使用患者自己的T-细胞,可能已经接近杀死肿瘤细胞,只需一点外部帮助,这种特异性是其它疗法不具备的。对于白血病,针对CD19的CAR-T, CTL019在临床实验的疗效可以用革命性来形容,这也是投资者对这个技术充满希望的原因。
投资者的反应也是有点小孩子脾气。但90%的癌症是实体瘤,所以实体瘤疗效是这个技术的一个关键门槛。今年早些时候19个病人使用一个针对HER2的CAR-T(即改造后的T-细胞可以识别HER2)只有4人病情稳定。【新闻事件】:在日前正在召开的AACR年会上诺华和宾大公布了他们合作开发的CAR-T药物CART-meso(原名Meso-CART,这英文也太贫乏了)在实体瘤的进展。不仅诺华,同样开发CAR-T药物的KITE和JUNO股票也分别下跌10%和14%,所谓城门失火,殃及池鱼。
有可能mesothelin本身就不是一个好靶点,也许实体瘤需要附加技术来保证CAR-T的生存和扩张,但可以肯定的是一定会有很多技术问题需要解决才能最后成功。当然这个特性也决定了其使用不方便性和高价格。记者:你们在线的用户看上去都很积极,像不少在线产品,用户粘合性比较差,留言回复慢是一方面,另外医生资源不够,兼职的形式或许只能吸引到闲暇时间多、二三线城市的年轻医生来回答这些问题。
在妇产科就不行了,什么样进去,必须是什么样出来,必须是母子平安,稍微一点不好的,别说大人不好,小孩不好,就是出血多了,就问别人为什么不出血多,我为什么出血多了,我就是生了一个孩子吗,尤其是现在有很多非正规产检的,半夜跑来的,孕期都没有监护,到了这种紧急时刻才跑到医院来,很多都是回天乏力了。现在公司也在想怎么办,我们也不希望客户流失,希望客户越来越好,对于医生来说,觉得承担不了,能力还是有限的,应对不了这么大的客户量,我们从这个公司的总体发展来说,当然人是越多越好,说明有人需要我,这样才能往前走,如果没有人的话,就走不动的。记者:大部分的医患矛盾还是出于不信任,比如因为以药养医的形式存在,医生不管开什么药,给什么诊断,患者都觉得是骗钱的。这样说的话,就会同意了。
老百姓的药为什么不敢在网上买,最担心的是质量,像平安客户量很多,因为信任的不是某个医生,信任的是平安,因为大的品牌在这里,大家相信你,所以才会来找你看。因为首先医生要保护好自己,因为你误诊或者是漏诊一例,都是很可怕的,比如我一天看100个病人,我一个月看1000个病人就没有事,但是你漏一例,这个后果是比较严重的。
这种是不由自主的,这是天生的职业成就感,我就是做这个的。后来给我大概介绍了一下,觉得我可以了解下,但是没有决定来或者不来,不管怎么样,我可以了解一下,他推荐了我网上的一些招聘的介绍,查了一下,感觉还是挺有兴趣的,我是准备出来了,为什么不多了解一下。总是担心自己的人生受到伤害,网络正好可以避免这种硬性的碰撞,另一方面在线下跟病人交流的时候很短,以前永远都在外面等着,永远都看不完,你很累,病人也很累,愿意都是不满意谁都肯定不会说,我为病人承担这么多后果。
而且现在大部分人的感觉,我自己看病也是,医生第一件事不是详细询问我怎么样,而是直接去验血,去拍片,之后再说。我就这样问她,我说因为医生看的病人不光你自己,他看到了很多的病人,而且出现这种恶性后果的,她是往最坏的方向去想,准备的话要往最好的方向努力。一万个人生孩子都很顺利,为什么偏偏我就遇到这个问题了,就很难接受。希望现在有更多的医生加入。
最开始是医生写一遍,还不能修改,写错一个字,重写一遍,每天都在写病史,现在好了有了电子病史,我们就可以修改了,相对来说减轻了一些工作量。我们已经实现了问诊记录跟着病人走,就像你去医院看病,拿着病史本一样,这个医保本,医保卡,不管看哪一科,看妇产科是医生写,看完之后到内科看,也是往这个本子上写,一页一页的,现在平安也实现了这个功能了,问完妇产科了,他的记录,他走到哪一科就跟到哪个科,比如到内科去看,内科就问,以前有过什么病,可以看到之前的咨询记录,这个病史本一目了然,以前拿到这个本子还得认一认,其他医生写的是什么,你还得辨别一下,这个不用辨别,可以直接看得很清楚。
记者:平安也会给到医生大量的培训吗,培训的频率是有多高?王改珍:这个培训是分不同的级别,就像在医院,这个是差不多的,比如说是上个月3月底出去参加这种全国的内分泌生殖方面的培训,我们到了线下医院,比如是我出产科的专家门诊,就看产科,妇科的看得就少,我出妇科的门诊就看妇科的多,因为病种不一样。而且这个做的时候都是很完整的,不会说我今天想起这据来,明天忘记那句了,你要是面对一个病人,出门诊的时候,跟这个人说的是这个,跟那个病人说的是这个。
他也不用复述了,医生翻出来看一下,这是很方便的。但在那边,比如风险,在这里基本上没有太大的风险,在那边风险很大,比如你要手术,我要觉得这个要开还是不要开,开的过程中可能出现什么意外,半夜来了这种抢救的病人,这种折磨,这种紧张,高压,焦虑,在这里都没有,我只需要把我的妇产科,怎么样做精做专,让大家的素质都快速地提升,就想做这个,这个是我特别喜欢的。有一些医生觉得战胜不了自己内心的煎熬,就回到了医院。但是这个疾病,你三句两句也说不清楚,在互联网上就容易了,可以把它做成一个老百姓通俗易懂的,做好一个模板,经常问这个问题,我可以做好模板给他,他一看就懂了,在线下哪有时间跟他说。记者:现在妇产科有多少人?王改珍:现在加起来是32个人。如果不懂的话,比如要取环,自己休息的时候就去了,结果医生说不行,得等到月经干净的时候才去,可能就白去了一天。
记者:所以平安也是一个创举?王改珍:是的,对于年龄越大,这个资料越显得很重要,病人有时候说得不清楚,你问他以前得过什么病,如果层次高一点的人可能还可以说出来疾病的名字,有的人复述医生的话说得不是很清楚的,我们就得猜他到底是怎么回事,如果有了这个的话,就好得多了。记者:你现在利用互联网就不一样了,你可以同时面对很多用户?王改珍:我现在有了互联网的翅膀,好像300多、400多的情况都是有可能的,而且可能这种忙的强度和线下还是不一样的,我觉得将来的空间很大,因为这个就是一个刚需,我们还觉得医生太少了,总觉得来多少人都不够用,我们觉得这个就是刚需,它的前景是很好的,只不过走的过程是有一点难,得慢慢摸索,但是一定是老百姓需要的。
现在在线上说,如果你是我的朋友,我怎么说,现在在线上可以这么说。这个风险谁来承担,假如你是我的亲人,我说不用说了,这个我知道,就是一个签字,家属在准备开刀的时候,我直接签了,也不用跟我说什么风险了,因为我都懂,如果是一个陌生人,必须从头到尾说到底,而且说得特别风险,尤其是一些严重的风险,虽然发生的几率很低,我也要跟家属说得很清楚,为什么有人说签字的时候手抖,就是这个原因。
记者:大部分的医患矛盾还是出于不信任,比如因为以药养医的形式存在,医生不管开什么药,给什么诊断,患者都觉得是骗钱的。王改珍:每天很多很多问题,我觉得多少医生都不够用,因为面对的群体太大了。
这样说的话,就会同意了。在妇产科就不行了,什么样进去,必须是什么样出来,必须是母子平安,稍微一点不好的,别说大人不好,小孩不好,就是出血多了,就问别人为什么不出血多,我为什么出血多了,我就是生了一个孩子吗,尤其是现在有很多非正规产检的,半夜跑来的,孕期都没有监护,到了这种紧急时刻才跑到医院来,很多都是回天乏力了。记者:因为用户来自全国。看病贵也是一样的道理,现在说淘宝的东西比线下的商店卖得便宜,我们将来做的也是像淘宝一样,类似的,开放了是这样,如果少了很多环节,肯定会少了很多费用。
大家对你的要求更高了,病人没有感觉,你自己感觉,怎么问得都是我不懂的,有的时候都有这种感觉,好在现在有互联网,可以学习。记者:等到把这个挂过来之后,你们也就有了处方权?王改珍:我要是出门诊的话,必须要这个,如果上海市真的放开的话,也真的无所谓的,可以多点执业的话,就无所谓了。
记者:患者常会误解医生,但是医生在看到病人或者诊疗、手术的时刻,把病人治愈一定是先于所有其他考虑的。我觉得在网络上,一是和患者面对面地接触,尤其是前一段时间,这种伤医事件比较多,也有这个因素,那一段时间,我们产科连续有几件事情发生了,医闹也特别凶,经常把医生堵在办公室里,我们医院还做了这种急救医生逃生通道,对应的措施也采取了很多,查房的时候也是,单独的医生都不敢进病房,都是成群结队的时候才敢去。
我们都说了,线下医院做得越好,这种失落感越强,刚进来的时候,如果你在线下做得没有这么精和专,失去的时候不会这么痛,但是我们在医院陷得最深,走出来越痛,这是肯定的。但是随着医学的发展,不可能这样的,如果真是这样做的话,诊断的准确率,随着技术的发展,提高准确率,你不得不去使用,越发展,这种最基础的东西反而失去得越多。
记者:我自己不是医生,或许没法设身处地感受到医生的处境,但从我们的角度来看,自己做诊断、手术的医生会更有价值,说得再直白一点,线上你只是一个辅导,但是在线下的确治疗了一个患者,从价值来说,在线的会轻一些,而且从社会地位来说,我们对医生的尊敬,如果说你是手术医生,或是专家门诊,可能也不太一样?王改珍:一开始是有一点失落的,这是一个现实。换一句话来说,如果我对于每个病人,来一个都是很同情,真像亲人一样,正常工作就没有办法做了,时间长了,谁做医生最终的路走得都是一样的。真正在网上是没有的,云端是没有的。到了这里,目前达不到这个程度,可能妇产科所有的问题病人都会问,你都要懂,发现以前的很多弱项,我必须要去补充,而且这个弱项,即使在医院里,病人也很少问你的,这个服务的群体不一样,我就要去参加这种培训,全国的培训,各种情况。
我可以先告诉她,你必须月经干净几天之内去,这样的话就可以少跑一趟,有的时候可能是要去3次,这样一次就解决了。发展很快的,而且要求越来越高,刚开始可能觉得只要你愿意来就可以了,现在要求提高了,主治医师,10年以上经历,还要求硕士。
记者:那个时候还没有确定跟您说会有?王改珍:那个时候可能会有,还没有定下来,而且如果有的话,像你说的,是让你去出诊,还是要请大医生的知名专家出诊,这个还没有定下来,说可能会有。比如拿产科来说,怀孕了大家都很紧张,孕妇说今天我觉得宝宝动得更平常不一样的,如果要去产检的话很头疼,到了医院可能一天都看不完,尤其是孕妇大着肚子在那里等,很痛苦,就会先问我用不用去医院,有的情况就详细问一下,如果判断下来是安全范围,暂时可以不去,但是需要观察,如果进一步减少,减少到什么程度了,必须要去,她就放心了。
之后我多看一看,了解外面的世界是怎样的,看了一下,觉得有点兴趣,跟他们联系,到他们的实地来看了一下,听了他们介绍将来工作的模式以及发展的前景,突然感觉到是我曾经在医院里无法实现的,可能在这里有用武之地。我是第一次听说,当时是一点也不了解,在医院里对于外面的事情了解非常少,当时他问我的第一反应这是不可能的,怎么可能在网上看病。